人才培养
 技术培训 
 研究生培养 
 本科生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人才培养>>本科生培养

从“化学反应”中提纯人生 ——访化工院2014级优秀学生廖新星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16日  点击:次   来源:湖南师大报1523-3-1

廖新星,化工院2014级应用化学专业学生,中共党员。现任院2014级年级长。曾获“东华杯”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华南赛区一等奖、全国三等奖;“弘林杯”湖南省化工设计竞赛一等奖;2017年全国大学生英语能力竞赛C组二等奖;2015年CCTV 英语风采大赛大学成人组湖南省总决赛一等奖。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综合一等奖学金。获评校 “优秀学生会干部”“思齐优秀学生干部”。现保送至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

本报记者 何袁祺 “曾经有学妹这么形容我,说我的经历就像做一场化学实验,不停放入各种元素试探反应,在碰撞摩擦中找到最适合的,然后不断提纯,最终得到纯粹的自己。”廖新星微笑着说道。

寻觅方向再出发

廖新星从小喜欢英语,一直以考上北外为目标,高考填报志愿的第一专业也是英语,可最后阴差阳错进了我校化工学院。大一时,她有过两次转专业的念头,但最终还是决定学化学。“这主要得益于院党委于风江书记给我的建议。他告诉我学习化学和英语可以并行不悖,甚至相辅相成,因为学化学越往上走就越需要英语这门工具,而英语好以后在化学研究领域更有优势。”新星笑着说道。

于书记的一番话让新星放弃了转专业,但由于曾经理想的中断,她一度陷入了迷茫。为了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她报名参加了各种类型的比赛和活动,“只要感兴趣,我都会参加,目的是为了找到新的奋斗目标”。

大二时,新星报名参加了“弘林杯”湖南省化工设计竞赛。谈起这场比赛,她一脸自豪:“这是场艰难的比赛”。因为这个竞赛不仅需要参赛者拿出设计方案,更要能进行量化投产,是一项庞大又细致的工程。由于工程过于庞大,且不可能在实验室同比例缩小,他们需要使用软件在电脑里模拟一个真正的工厂。“团队五个人,没有一个人懂软件,全都需要从零开始。这个比赛我们做了三个月,头一个月我基本都在熟悉软件。”从Aspen plus到CAD制图,从3dmax到PDmax,新星一路摸索,跌跌撞撞走了过去。为了比赛,她和伙伴们几乎三个月没有休息,春节也只在家待了几天就赶回了长沙。“我们整天待在实验室学习、试验,连吃饭都是叫的外卖。即便再辛苦,也没有一个人抱怨。”经过新星和伙伴们的共同努力,最终团队获得了省一等奖的好成绩。也就是从这开始,她对化学和化工产生了浓厚兴趣,学习也卯足了一股劲。2016年,经过前期历练成长起来的廖新星和伙伴们又在“东华杯”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中,斩获了华南赛区一等奖,全国三等奖的好成绩。

学以致用天地宽

“化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魅力在于不仅可以从微观层面去了解世界,而且可以改造和创造更美好的世界。对化学我真是越学越喜欢!”新星提到,从大二下学期开始,随着专业和试验课程的大幅增加,让她眼界大开,真正体会到了化学学科的魅力,这使她的学习热情越发高涨起来。

除了完成课程学习,新星参与了周文理副教授创新性实验项目的研究。在周老师的带领下,她一边做试验,一边查阅文献进行学习。因为专业课非常多,她只能利用午休或者周末做实验。“实验并不是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就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往往做出来的与预期相差甚远。不过,最让人成长的反而是实验失败。”廖新星介绍,实验失败后,她会仔细翻看实验记录,查阅学术文献,反复研究比对来优化实验方法和实验条件。组会上,她还会为了试验中的问题与周老师和学长学姐来一场激烈的头脑风暴,这些都让她受益颇多。此外,还有一项巨大收获是,为了顺利实验,她阅读了大量文献,文献查阅能力、思辨能力及演讲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这为未来科研道路打下了坚实基础。说到这廖新星情不自禁地表白:“每周我们都会举行例会,而我从最初用中文磕磕绊绊地进行文献汇报,到现在能够在充分理解文献内容和逻辑脉络的基础上做到英文文献汇报,这都离不开周老师对我的耐心指导和同伴的扶持,我真的很感谢他们。”

随着理论知识的增长和实验技能的提高,新星决定独立开展创新性研究。今年年初,她和同伴沈瑞晨参加了我校“资源综合利用创新创意系列竞赛——大学生创新训练创意大赛”,并获得了校级二等级。她们通过查阅文献、数据,对比了各种方法后,最后定出《高效利用水稻秸秆制得生物炭解决长沙市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方案。“长沙土壤重金属污染比较严重,加上重金属毒性强、易积累、难降解,到目前为止仍是一个难题。我想用自己的所学为社会做点事情,于是就在这个问题上下功夫。

谈到这四年来的学习经历,新星由衷地说道:“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只有不断去尝试,才能把它完全激发出来。”

身兼数职效率高

不仅在学习和科学探索上,新星勇于尝试,不断进取,还把这种作风辐射到了各个方面。从大一到大四,廖新星一直担任学生干部,从班级团支书到院文艺部长再到班导、年级长。“在不同的位置上锻炼自己,可以获得更多的体验和经验,成长得更快。”她笑言。

大一时,身为班级团支书的她经常熬夜做材料,因为作息不规律和焦虑,她不仅长了一脸的痘,还生了一场大病。“去医院拿了一大包药后,就想着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于是,她决定从各个方面来提高工作效率,改变工作方式。“一是做好计划,调整好工作顺序,今日事今日毕;另一个是遇到棘手的问题多寻求同学和朋友的帮助,群策群力,很多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遇到需要加班工作的时候,她也不再熬夜,而是改为早上五六点起床,“这样既能够完成工作,作息也更健康”。

学习、竞赛、工作齐头并进,廖新星仍游刃有余,不慌不乱。问其诀窍,她说:“拎清重点很重要,学习永远是第一位的。”因为担任学生干部,必然会耽误一些学习时间,为了弥补损失,她的秘诀就是“五十五分钟”。上课前五分钟浏览一遍老师要讲的内容,四十五分钟认真听做笔记,下课五分钟回顾一遍,一周做一次总结,形成框架以便期末复习。正是有了这样端正的态度和高效的方法,新星的学习成绩让人艳羡。四年来,她的综合成绩排名位居年级前列,多次获得校综合一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以及励志奖学金。

或许正如廖新星所说,大学四年仿佛是一次奇幻的化学实验过程,加入了时间、精力、思考、探索等诸多“试剂”,最后提纯出如今优秀的她。


 
上一条: 我校获批5项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
下一条: 代海晴荣获第五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
 

 版权所有:石化新材料与资源精细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湖南师范大学)@2014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