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方舒铭)“文科的课堂就像是一场自然唯美的文艺片,而我们理工科的课堂则是更像是严肃的纪录片。”阳斌使用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来阐释她对课堂的理解,“但即使是枯燥的‘纪录片’,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应该主动去制造亮点。我希望我的课能够让听课的学生感受到一簇火焰在心中燃烧。”
在去年年底举办的学校第十六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中,阳斌过五关斩六将,最终站在了一等奖的领奖台上。阳斌将这个好成绩归功于“天时地利人和”,自己精心周密的准备、同事们的鼎力相助、领导们的大力支持、学生的积极配合……所有人的努力,共同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答卷。
全神贯注,深耕细作小课堂
阳斌的参赛之路走得并不算顺利。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的初赛采用随堂听课的形式,课程进度表走到哪儿评委就听那节课,再根据参赛老师的课堂效果进行打分。这样的安排,“其实很难提前做好精心的准备。”阳斌说。进入了决赛后,由于迟迟决定不了比赛的内容重点,最后准备课件、试讲、修改、调整只有不到9天时间。此外,阳斌并不是化学化工专业出身,严格来说,学计算机的她属于工科生,在教学中主要以计算机辅助化学、现代教育技术、电子电工等。因此,如何在电子电工课堂中体现化学的元素与特色,就成了阳斌必须迈过去的一道门槛。
能够进入第二轮竞赛的老师们都具有出众的能力,为了在高手如林的竞赛中脱颖而出,阳斌决心在课程设计上独出机杼。她白天在学院与同事们反复讨论公开课上讲授的重点,晚上回家后就大量寻找视频资料观摩其他教学竞赛中参赛者的表现,期待在某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瞬间点燃灵感的火花。
不断推翻平庸的创意、试验新的观点、模拟课堂……九天一晃而过,公开课上,阳斌从英语演讲大赛亮灯环节的按钮选择器引入,自然地过渡到电路组合逻辑设计的理论知识,随后又以一段简练精美的实践视频巧妙地弥补了学生无法当堂做实验的遗憾,三个环节既引人入胜又层层相扣递进,结构完整。阳斌还将学以致用的理念贯彻在了课堂中。她带领着学生们化身参观化工厂的游客,以质感十足的视频展示化工厂全貌,来解决化工厂中的电路问题,清新而别具一格的课堂形式让评委们无一不眼前一亮,啧啧称奇。
“不要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你掌握的一切知识,在不经意间都会有用武之地。”阳斌感慨地说道。多年来担任三字一话教学工作,让她清晰、标准、响亮的普通话在遍地“塑普”的长沙显得“鹤立鸡群”,一手娟秀漂亮的粉笔字也为她加分不少,甚至有评委拍下了阳斌工整的板书,赞叹不已。由于用于展示的视频制作精美,占了过多存储空间,比赛前日的最终试验时,竟然无法在教室多媒体中流畅播放。阳斌临危不乱,凭借着自己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的所学,顺利解决了这个小小的危机。除此之外,多年教学电子电工的经验让阳斌的电子电路图画得格外出色,在现场的展示中,也得到了许多评委的好评。
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的,阳斌在本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中收获的好成绩,正是她近二十年来在教学岗位上兢业勤恳的缩影。
诲人不倦,趣教启智亦开怀
阳斌走上教师的岗位,是偶然中的必然。她本科就读于国防科技大学,并非师范专业的学生,来师大参加的试讲,是她第一次走上讲台。“很奇怪,当时我的心里一点紧张的情绪都没有,讲完了之后还觉得自己表现得很不错。”阳斌带着笑回忆当年,“那时候我就觉得自己大概天生适合吃这碗饭。”
阳斌享受教学的过程,相较于在实验室中钻研出科研成果,她更喜欢教育带给她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上完一堂效果良好的课,你就会觉得每一个毛孔都是放松的,像呼吸了几大口新鲜空气一样,特别舒坦。”阳斌绘声绘色地形容着她深爱着的教学,眼中的光芒折射出浓浓的忻悦。”
本科与研究生阶段的授业恩师给阳斌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影响。阳斌大学时的高数老师是位做事严谨、一丝不苟的老先生,每节课留下的笔记与习题能够占满四大块黑板,即便如此,他仍担忧学生们掌握得不够,每每在周末无偿为同学们补课。老师郑重其事而极负责任的态度在阳斌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使她一时不敢懈怠地关心着自己的学生。研究生时阳斌师从湖南师大燕良轼教授学习教育心理学。燕良轼教授博闻多识,在古代心理学领域颇有建树。阳斌形容燕良轼教授的授课风格是“娓娓道来”,上他的课就像是在与他闲聊对话,尽管课堂中充满了各类引经据典的诗词古文,却丝毫不使人觉得枯燥晦涩,不知不觉间便吸收了大量知识,阳斌笑称这便是自己希望达到的教学境界。
阳斌与学生的关系很亲近。电子电工这门课程也是学生们现阶段最接近工科的一门课,阳斌更希望学生们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感受到学科的自豪感,即“我是学工科的,我要为自己骄傲!”。与此同时,在逐渐走向自动化的现代社会,走出电子电工的课堂,阳斌觉得自己的学生们可能很难有直接用上专业知识的机会。因此,她更注重学习的过程,希望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因为这种能力才能真正潜移默化陪伴他们终身。”阳斌曾在树达学院为学生们授课,当她即将离开时,她的学生们送了她一盆自己养了三个月的多肉和一沓明信片,每一张都写得满满当当。现在这盆多肉依然被阳斌照料得很好,她每一次看见这盆小小的植物,都会有咕嘟咕嘟的幸福感涌在心头。
教学是一个“无底洞”,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精力,更需要持之以恒地学习接触新的东西,而阳斌始终乐在其中。她凭着一颗炽热的心,把自己的青春、愿望和热爱都倾注在教育事业上,花开满枝,满园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