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贤响在参加《长沙晚报》你说话吧创新论坛)
本网讯(记者 张洁琪)阳光的外表下蕴含着成熟,严谨的语言中透露着幽默,坚定的眼神中折射出智慧的光芒。在一个多小时轻松而又愉快的采访中,记者被他深深地折服。他,就是我校化学化工学院2007级研究生刘贤响。
在湖南省第八届挑战杯大赛上,刘贤响从全省众多优秀学子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湖南省十佳挑战学子”称号。在此之前,刘贤响已经取得了一项又一项骄人成绩:长沙市青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芙蓉学子·榜样力量”优秀大学生自主创新奖,湖南师大“优秀研究生”……2006年12月,他的研究课题“粉煤灰制固体酸催化裂解废旧塑料制燃料油”成果荣获湖南省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并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他也成为我校第一位申请国家专利的在读本科生。
谈到是什么引发他从事这项课题研究时,刘贤响笑着告诉记者说这是偶然中的必然。“我一直喜欢科研和创新,当时商学院的同学找到我,希望我帮助他们完成油漆性能的测试,这激发了我的研究兴趣,就决定去找院长尹笃林教授请教。”面对这位主动探索科学的学生,尹院长给予了他耐心的指导,并建议他发掘与生活联系紧密的课题作进一步探索。
“生活中与化学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环境和能源,那么,能不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三废中的‘废渣’问题呢?”顺着院长的引导,刘贤响脑海中闪现了这样一个念头。他立刻查找了100多篇文献进行了仔细研究,试图探寻粉煤灰的新用途。“经过与老师和学长们多次交流和探讨,两个多月之后,方案终于初步确定下来。”方案确定以后,刘贤响一头扎进了实验室。但是,在一次次实验后,刘贤响发现绞尽脑汁做出的方案竟然被实验结果无情地否决了——实验在现有条件下并不可行!
一次次的失望与打击,不但没有使刘贤响产生放弃的念头,反而激励着他进一步探索。“在翻阅大量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粉煤灰和固体酸的结构非常相似,那么能不能利用它们相似的化学性质,用粉煤灰代替固体酸来做裂解废塑料的催化剂呢?”欣喜若狂的他再一次与尹院长进行交流,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功夫不负有心人,大三整整一个暑假呆在实验室里的刘贤响,终于使废塑料在粉煤灰制成的固体酸作用下裂解出油,并将废塑料裂解率提高到了80%。“为了能尽快出结果,有时候我连饭也顾不上吃。实验需要300度以上的高温,手被烫伤了,我也没在意。”回忆起那段辛苦而又充实的日子,刘贤响感慨地说:“所有的研究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不断地去调整、去试验、去发现,只要有恒心有毅力,我相信总会有收获的。”
“现在人们都说大部分污染的罪魁祸首就是化学家”,刘贤响幽默地说,“如何解决化工所带来的污染问题,使化学的有利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是非常热门、非常重要的课题。而我也想在这方面做点事,让环境更美,让人民的生活更好更幸福。”也正是出于社会责任感,在大二担任院团委学术部部长期间,他先后组织过化学化工学院“第一届化学全能对抗赛”、“科协风采展”、“化学知识竞赛”等多项活动,调动同学们从事专业研究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2008年,刘贤响又义务担任了“衡阳寒门学子助学工程”长沙地区的联络人,他还曾是青年志愿者组织和服务型协会的骨干成员,多次参加过义务劳动、无偿献血、爱心捐助和社区服务等公益活动。
谈到将来的打算,刘贤响说,准备读博士继续深造。他相信,坚持创新和不懈探索,一定可以在自己钟爱的化学领域开辟出一番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