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科学研究>>行业动态

石油和化工行业如何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01日  点击:次   来源:石化新材料与资源精细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我国是石油和化学工业大国,但还不是石油和化学工业强国,根本原因就在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今年6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起草了《“十三五”石油和化工行业创新平台建设规划方案》。

“十三五”期间,石油和化工行业将围绕能源新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化工新材料、精细与专用化学品、现代煤化工和节能环保等五大重点领域打造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这既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和责任担当,也需要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

“十三五”科技创新

平台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我国是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大国,2015年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3.14万亿元,位列世界第二位,其中化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84万亿元,位列世界第一。但是,我国还不是石油和化学工业强国,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根本原因就在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尤其是缺乏高水平、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严重制约着行业转型升级,行业发展面临着产能过剩严重、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安全环保形势严峻、全员劳动生产率较低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和矛盾,行业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积极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成为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十三五”时期,石油和化工行业要深入贯彻落实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遵循“市场有需求、研究有基础、突破有可能”的原则,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确定主攻方向,在能源新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化工新材料、精细与专用化学品、现代煤化工和节能环保等五大领域打造一批突破型、引领型、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到2020年,建成一批国家级重点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和筹建2~3个国家实验室,3~5个国家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建成15~20家国家级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一批高水平行业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和组建30~40个行业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或工程研究中心,15~20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十三五”期间,石油和化工行业五大重点领域创新平台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打造能源新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创新平台。以解决我国能源资源瓶颈,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为目标,努力开发深层、深水、低渗等常规油气资源中低品位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新技术,进一步提高资源的采收率。大力开展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油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攻关,加快生物质能源、氢能等新能源开发和利用。到“十三五”末,突破一批世界级能源新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大幅提高页岩气等新能源在能源供给中的比重。

——打造化工新材料创新平台。以满足国民经济对高端材料、特种材料的需求为目标,重点发展工程塑料、功能膜材料、特种纤维、生物降解塑料、热塑性弹性体、无机化工新材料以及高性能合成树脂、合成橡胶、高分子复合材料等高端材料的制备技术。到“十三五”末,攻克一批世界级先进技术,在部分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大幅提高关键材料的国产化率,提高在国家重点工程中的应用比例。

——打造精细和专用化学品创新平台。以实现差异化、精细化、高端化为目标,重点开发电子化学品、水处理化学品、高性能催化剂、特种添加剂、胶黏剂、表面活性剂以及高性能涂料、染料和绿色农药等制备技术。到“十三五”末,研发一批先进适用、附加值高的精细和专用化学品技术,显著降低对进口产品的依赖,大幅提高精细和专用化学品在行业结构中的比重。

——打造现代煤化工创新平台。以实现煤炭资源清洁高效转化为目标,大力开发大型先进煤气化技术、煤制高附加值化学品和能源产品技术、低阶煤清洁高效转化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一批世界级成果并实现产业化,继续保持我国现代煤化工国际领先水平与地位。到“十三五”末,建成一批世界领先水平的现代煤化工升级示范项目和现代煤化工基地,使煤炭转化率大幅提升,能耗物耗指标和废弃物排放水平进一步降低,具有与石油化工相当的竞争力。

——打造节能环保创新平台。以提高行业绿色发展水平为目标,重点攻克油品及大宗化工原料绿色制备技术、重点产品的清洁生产技术、“三废”排放与资源化技术、土壤修复技术、高效节能技术、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利用技术等长期困扰行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难题,取得一批世界级科技成果,在行业内广泛推广应用。到“十三五”末,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在行业内比重显著提升,支撑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成效明显,行业能耗和排放主要指标显著下降,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通过行业创新平台建设,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连接起来,将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研发力量组织起来,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结合起来,加强基础前沿和战略高技术研究攻关,形成一批新的生长点,培养造就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特别要在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现代煤化工、环保、生物、催化等领域,力争取得一批原始创新成果,在部分关键领域引领国际研究方向,初步扭转科技创新以跟踪为主、关键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在若干领域由跟跑并跑提升到领跑,不断创造新技术、新产品和新需求,尽快改变全行业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的现状,全面提升全行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质量,推动行业加快向价值链高端挺进,迈出由石油和化工大国向强国跨越的坚实步伐。

“十二五”科技创新主要成就

“十二五”时期,石油和化工行业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行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在重点技术和产品领域搭建了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已成为行业科技创新的主要载体。主要包括:依托23家企业建设了国家重点实验室,48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4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发改委共认定19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石化联合会在全行业先后认定了18家重点实验室、15家工程实验室、15家工程研究中心、121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组建了12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其中新一代煤化工、染料、轮胎等联盟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试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五年来,全行业科技创新取得一大批科技成果。

在能源资源领域,突破了一批勘探开发和资源利用重大关键技术,使我国油、气、钾、磷等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保障我国能源资源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领域,攻克了大型先进煤气化、合成气变换、大型煤制甲醇、煤直接制油、煤间接制油、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煤制乙二醇、低阶煤分质利用等一大批技术难题,一批现代煤化工示范工程顺利实施,我国现代煤化工整体技术和产业化规模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开发了高性能聚烯烃专用树脂、碳纤维、反式异戊橡胶、高性能乘用子午胎等一批化工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制备技术,实现了先进复合材料在航天、航空、基础工业及生物材料领域的应用。

在装备制造领域,部分大型设备关键技术和制造加工能力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可自主建设千万吨级炼厂、百万吨级乙烯生产装置,日处理煤量3000吨级以上大型煤气化装置、变换炉、低温甲醇洗、12万吨级大型空分、压缩机、百万吨级煤制油反应器、60万吨级甲醇制烯烃反应器等装备先后实现自主化。

在节能环保领域,开发出一大批节能、节水、减排以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推动重点产品能耗和排放持续下降。

5年来,石油和化工行业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共计185项,为行业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作出了重大贡献。

加强科技创新

平台建设的政策建议

1.给予财政支持。建议国家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政府部门对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国家级和行业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给予必要的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政策支持。

2.加大科技成果中试项目政策支持力度。由于中试存在很大风险,企业往往不愿意投入,科研单位又缺少相应资金无力投入,造成许多科技创新成果得不到转化,限制了科技创新平台正常功能的发挥。建议借鉴国际经验,大幅提高国家财政对重大中试项目的支持,采取建立专项中试产业化基金等措施,同时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中试项目,助力科技创新完成“最后一公里”,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3.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对破坏、盗用知识产权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使单位和个人不敢、不想、不能盗用知识产权。鼓励在科技创新平台内部建立知识产权利益分享机制,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构和维权机制,鼓励参与创新平台各方积极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保障创新平台合作各方的权益,对创新平台各方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形成强大的激励作用,促进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

4.进一步发挥联合会的桥梁纽带和组织引导作用。建议进一步发挥石化联合会在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的推荐、申报、管理与协调等方面的作用,并对石化联合会组建的行业级科技创新平台给予支持,使行业级和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在承担重大科技创新任务中相互协调、相互衔接,对满足国家级创新平台条件要求的行业级创新平台,优先予以提升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上一条: 纳米空间分辨表征双金属模型催化剂表面性质的成果发表Nature Nanotechnology...
下一条: 单原子分散贵金属催化剂研究新突破
 

 版权所有:石化新材料与资源精细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湖南师范大学)@2014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