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技术培训 
 研究生培养 
 本科生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人才培养>>研究生培养

首届博硕论坛暨“薪火传承”科研经验交流会启幕

发布时间:2008年06月21日  点击:次   来源:石化新材料与资源精细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本网讯(通讯员刘贤响)为迎接我校七十周年校庆的到来,进一步促进各学科、领域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2008年6月13日上午,化学化工学院研究生2008年博硕论坛暨“薪火传承”科研经验交流会在研究生教室隆重举行。活动由化学化工学院研究生会承办,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肖小明教授、催化所肖毅老师、校研究生会学术部部长方姝阳等亲临现场观看指导。

此次活动别开生面,气氛活跃。在台上面对全院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同学侃侃而谈的主讲者不是专家也不是老师,而是4名分别来自湘潭大学和我校的优秀博士、硕士生。他们之中有的即将毕业离校或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有的学术科研经验丰富,成果突出。交流会上,他们分别为现场师生做了学术报告,介绍自己的研究工作,之后从学习方法、科研技巧、论文撰写、处事经验等方面解答了大家的提问。他们回首过往拼搏奋斗的历程,感慨曾经收获的成果,用简练生动的语言为正在学术研究之路上摸索的学生指明了方向,受到现场师生的热烈欢迎,掌声不断。

活动结束后,07级研究生丁艳同学深有感慨地说:“这四个师兄师姐,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科研上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从他们的经历中,我学到了很多,知道了实验中的一些具体细节及如何做好实验准备,受益匪浅。”其他同学也纷纷表示要珍惜宝贵时光,努力钻研科学知识,踏实做人,严谨做事,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和文化素质。同时大家也希望学院以后能多举办类似的交流活动,以开拓同学们的视野,促进共同进步与发展。


化学化工学院2008年博硕论坛暨“薪火传承”科研经验交流会嘉宾简介:

游奎一博士,湘潭大学化工学院05级化学工程专业。湖南师范大学理学学士、硕士学位。读博期间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中石化联合资助重点项目2项,在CatalysisLetters、CatalysisCommunication等刊物发表SCI论文5篇,申请专利3项,已授权1项。2008年获湘潭大学研究生校长奖“特等奖”。报告题目:环己烷亚硝化一步合成己内酰胺的研究。

曹志军博士,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04级分析化学专业。湖南师范大学理学硕士学位。已在BiosensorsandBioelectronics等刊物发表SCI论文2篇。其主要成果:1、建立了基于电荷转移配合的动态电极表面更新的生物传感并应用于肝素等大离子的分析测定。2、采用电荷转移配合物/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纳米材料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构造了过氧化氢第三代安培型生物传感器。提出了EQCM测定电极表面辣根过氧化物酶比活性的新方法。3、电还原氧化剂诱导的壳聚糖-硅凝胶复合膜制备新方法。报告题目:压电电化学研究几种电荷转移配合物和壳聚糖-硅凝胶膜及生物分析应用。

衷晟硕士,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05级工业催化专业。在J.Catal.和Adv.Synth.Catal.等刊物发表SCI论文4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报告题目:分子开关型8-羟基喹啉锰类配合物催化烯烃环氧化研究。

陈超硕士,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06级分析化学专业。湖南师范大学学士学位,2006年保送至本校攻读硕士学位,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守拙教授。曾获湖南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研究生“麓山论坛”学术年会优秀个人奖等荣誉,待发表SCI论文2篇。报告题目:基于神经递质预氧化聚合的高灵敏度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性能研究。


 
上一条: 第二届博硕论坛暨“薪火传承”科研经验交流会举行
下一条: 别样的课堂 别样的收获
 

 版权所有:石化新材料与资源精细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湖南师范大学)@2014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