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2月7日上午,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尹笃林教授带领40余名硕士研究生前往长沙市高新区麓谷科技园“上课”——参加2007年中国(长沙)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
化学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等8个科技成果展区成了尹笃林教授的课堂。参观期间,尹教授不停地为大家答疑解惑,和研究生亲切交流。同学们听讲解、做笔记、提问题,“课堂”气氛活跃异常。此次参展的项目科技含量高,与经济和市场结合密切,应用性强,具有现实的社会和经济价值,为拓展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一次绝好的机遇。研究生王小淞说:“我是学药物分析的,对生物医药方面的成果特别感兴趣,通过参观科交会,我学到了许多平时在校园不能学到的知识,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科技项目,收益匪浅……”
多年来,我校老师一直非常重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课外科技实践的积累,化学化工学院的教师们就是典型的例子,他们在这方面花费了大量的心血。近年来,学院学生多次在挑战杯、青年科技创新大赛等科技竞赛中获奖;化学化工学院教师在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另外,在本次科交会上,同学们还特别注意到,我校夏立秋、苏胜培、廉世勋、刘少军等6位教授的8项科技成果参与了交易会展示,这些拥有发明专利的自主创新成果引起了企业和投融资机构的极大关注。
2007中国(长沙)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主线,以“产学研金一体化,创新创业在长沙”为主题,举办成果展示、项目对接、合作签约、经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有省内外8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20家中央国有大型企业,1300家省内企业,60多家境内外知名投融资机构的嘉宾3000多人参会,各类参会项目2000项。在这样大规模的科交会上学习,同学们学到的不仅有最新的科技知识,更有自主创新、成果转化的理念。这正如尹笃林教授笑称的,带学生们来这里是面向社会的,是来寻找感觉的。
编后:跳出书本,走出教室,越来越多的教师把他们的学生引向了更广阔的天空。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自然造化的田野、山川,现代气息浓郁的科技园、博物馆,无不成为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的大课堂,参观、旅游、讨论都可成为他们的教学方式。而学生们在现实的环境中主动汲取知识、发现矛盾、解决问题,既是自身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个体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在这里,我们高兴地看到,在实践中教学,不是部分教师为提高教学效果所作的个别尝试,而是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已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同,正在成为教师们自觉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