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挑战杯”竞赛二等奖作品获得者赵飞平(右一)
本网讯(记者 罗慕霞 实习记者 魏蕾)赵飞平,男,汉族,中共党员,现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09级研究生有机化学专业,现任院研究生会副主席、2009级班长。曾任团支书、院团委调研部长、党校班长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重点项目《全天然洗涤剂设计、合成及应用性能》项目负责人,湖南省第八届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学术竞赛特等奖、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二等奖作品《高含磷有机废水除磷剂》作者。
一路走来,赵飞平始终关注现实、坚持梦想,不断超越,执着的坚守着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他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青春就应该积极追求,挑战自我,实现自身真正的价值。
忧心社会 责任激励前行
当太湖蓝藻泛滥成灾触目惊心的报道出现在眼前时,一直关注环保的赵飞平坐不住了,带着对严峻水资源污染形势的担忧,他陷入“追根究底”的思考之中。他深知造成这一恶果的根源是超标含磷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排放,而切实可行的就是对污水进行有效处理!
传统的化学除磷法和生物除磷法受各种因素影响,都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市场亟待廉价而高效的废水除磷剂。带着对环境水质的关注和满腔的期待,赵飞平在导师尹笃林教授及孟勇的指导下,开始着手《高含磷废水除磷剂》这一课题的潜心研究,探索新型除磷剂。
“真的很辛苦”,赵飞平笑说,回忆起那段研究时光:“每天早上8点就要起床,中午也不能休息,晚上通常是最后一个离开实验室。长沙的夏天异常炎热,实验室在7楼又没有空调,经常汗流浃背。”实验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许多困难和失败,也会有沮丧和消沉,但他却从没有气馁,“搞科研反复研究是必须的。”赵飞平很平静地说道。
也正是他这种锲而不舍、永不放弃的精神激励着他不断进步,不断突破,最终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009年4月,关于《高含磷有机废水除磷剂》的学术作品参加湖南省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了湖南省特等奖。而在北京刚刚结束的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他的作品在全国1106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全国二等奖!
宠辱不惊 谦虚伴随成长
当问及知道自己得奖时的心情时,赵飞平很淡定:“那时候是真的很平静,因为已经有了心理准备,我知道自己可以。”
这份自信和洒脱绝不是凭空无据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直以来的坚持和积累让他面对任何事情都多了一份自然沉稳。早在2008年,他就已经凭着《全天然洗涤剂的设计、合成与应用性能》课题获校“学生科技创造奖”一等奖,更被选送教育部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优秀成果展示,并在首届“全国大学生创新论坛科技大会”上做学术报告。
个性随和、时刻带笑的赵飞平,没有得奖后的高傲,也没有内积外显的冲动。对于此次的获奖,他坦言这是对自己生活和学习的一种挑战和激励:“毕竟起点变高了。”虽然已经保研,但他觉得自己和其他通过研究生考试进来的人相比,专业基础不够牢固,仍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扩展巩固。
热忱工作 抒写畅意生活
“在青春的世界里,沙粒要变成珍珠,石头要化做黄金;大胆的想望,不倦的思索,一往直前的行进,这才是青春的美,青春的快乐,青春的本分!”本科生阶段以来,赵飞平一直很重视对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担任学生干部,大胆实践,以团结、务实、创新的形象赢得了师生们的一致认可。现在,作为化工院研究生会的主席和2009级研究生班长,每天都很忙,甚至有时没时间吃饭,但他始终本着服务同学的心态,工作认真负责,积极创新。
“虽然很忙,但是通过这些活动我的各项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是一次不寻常的经历。”赵飞平如是说。得了奖的他仍旧是一个平凡的研究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辛苦的工作中提高自己,没有恃宠而骄、没有停滞不前,他依旧谦虚从容的继续着他坚持不止步的成长。
生活中,赵飞平是一个爱好广泛的人,篮球、足球、乒乓球都打得非常不错,另外画画、书法也很有研究。正式采访之前,他还积极投身于院篮球比赛,他的兴奋和溢于言表的开心让人深受感染。
指点迷津 放飞青春梦想
作为一名优秀的学长,赵飞平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说道:“不管怎样,要打好基础,学好专业知识,这是做任何事情的基础和前提。同时要拥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闪光点和创新点。根据自己的经验,他给那些热衷于科研的学弟学妹们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要学会比较,选好课题,关注国家以后真正的发展;其次,多查阅资料,找到创新点;再有,也是最重要的,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毕竟科研是一个艰苦漫长的过程,要有坚定的意志多。最后,与导师多交流,不断扩大知识范围,积累经验,完善自我。
骄人成绩的背后,是难言的辛酸,是艰苦的奋斗,是执着的追求。浸透泪泉,洒遍血雨,成功之花只为追求她的人而尽情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