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低迷的化肥市场,开磷集团营销总公司在国外市场不断寻找机遇。今年1月,新澳市场合作伙伴到开磷公司考察产品。 (陈渤水 摄)
2月11日,旭化成精细化工(南通)有限公司增资4759万美元,开工建设二期水性树脂涂料项目。 (姚卫民 摄)
2013年,扬子石化自主研发的氯化聚乙烯系列专用料综合性能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创造了氯化聚乙烯产品国内产能第一、销量第一,全球第二的佳绩。图为企业员工正在检测氯化聚乙烯产品的性能。 (陶炎 摄)
绘蓝图
石化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拉动各地方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从各省(市、区)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各地几乎都规划了颇具地方特色的石化项目。
福建省在2014年安排省重点项目490个,在建项目357个,年度计划投资3300亿元。其中,将建成西气东输三线福建段、中化炼油30万吨原油码头等150个项目,并推进漳州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取得重大突破。
海南省的发展规划则很有海洋特色。海南省省长蒋定之在海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提出,2014年海南省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南海油气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建设,推动设立深海石油开发公司,促进海洋石油税务分局实质性运作;完善港口基础设施,积极发展海洋运输、油气化工、海水淡化等海洋产业。
在西部新疆,由于富有油气煤资源,该地的石化产业发展几乎是围绕能源项目开展的。从新疆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到,该区将积极实施千百亿工程,加快石油石化、有色、装备制造等8个千亿元产业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以推进中石油“新疆大庆”计划和中石化西部大油田计划为契机,加快石油石化及下游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谋划实施地方主导自主开发大型油气项目;加快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能源勘察开发;启动准东煤制气项目、新粤浙管线建设,加快煤化工产业发展。
此外,还有不少省份提出了要大力发展精细化工、石化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目标。 甘肃省提出,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双轮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建设有色金属新材料、石化新材料、生物产业等1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实施30项重大示范工程和82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加快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创业示范园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530亿元,增长17%;改造提升高载能产业,促进煤炭、电石等产业向下游终端产品延伸发展,推动新型铝材、精细化工等产品广泛应用,化解部分过剩产能。
河南省也提出要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培育壮大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政策支持,实施460个产业创新发展重大项目,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尽快形成战略支撑。
辽宁省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其省内的抚顺市将围绕打造国家级化工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着力延伸产业链,引进世界500强霍尼韦尔催化剂、华兴石化石油树脂重点项目,确保佳化化学等在建项目投产达效。
煤化工项目突出的山西省则提出,在2014年,加快潞安180万吨煤制油、焦煤60万吨甲醇制烯烃、同煤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等项目建设;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焦化行业化工产品深加工;围绕资源循环利用、节能环保服务及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重创新
在众多省份都为石化行业的未来发展画下蓝图之后,目标如何实现就显得更为重要。记者发现,这些省份在谈到促进产业发展措施时,无一例外地都提到了创新。
甘肃省提出,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企业为主体,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加快实施“六个一百”企业技术创新培育工程,做大做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企业和产品;继续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在有色金属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攻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打造兰白科技创新试验区和兰州新区创新城;支持骨干企业创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发挥现有各类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作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和产业化。
河北省在其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在2014年,河北省将突出抓好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引导企业加大研发设计投入,以重点骨干企业为依托,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建设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中心、产业创新联盟,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的作用,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应用,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共性关键技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水平;充分利用京津科技资源优势,加强与百家院所校、央企、国外科研机构的科技合作,谋划建设13个省级重大创新基地,支持“863计划”、中关村等科技专项成果在省内转化应用。
新型煤化工在近两年发展势头虽然迅猛,但如何在一些关键性技术方面实现新突破,一直困扰着业内企业。拥有不少新型煤化工项目的内蒙古,在其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提出,将抓住创新驱动发展这个关键,加强新型煤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努力在更多领域实现理论与技术突破;不断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而作为全国化工第一大省的山东,则更加强调各项鼓励创新政策的落实。该省提出,将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打破行政主导和部门分割,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项目设立、经费分配和成果评价机制;改进政府科技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式,围绕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主要用于人才引进、节能环保、创业补助、创新奖励、基础研究和公共科技平台建设;深入实施质量强省和品牌带动战略,加强企业标准、计量和质量管理;支持企业创造新品牌、制定新标准,实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抓市场
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新一轮全面改革的大幕。2014年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各地都在结合自身推出改革的路线图。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深化改革的一条主线。记者发现,实现资源市场化配置成为了今年各地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
山西省提出,将推进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实施煤炭资源市场化配置,完善矿业权交易市场;开展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试点,加强资源管理;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湖北提出要加快构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湖北碳交易所,为打造全国碳金融市场创造条件;推动鄂东、鄂西两大矿业权市场建设,将所有矿业权转让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交易。湖北是磷矿资源大省,今年湖北省两会上建立全国首个磷产品交易市场的呼声强烈。湖北省人大代表卢斌认为,既然矿业权能交易,磷产品也可推出交易市场。湖北省人大代表、三宁化工董事长李万清也表示,对下游加工企业来说,磷矿石价格大幅波动不是好事,如果能建立自由的贸易平台,可以帮助下游企业规避风险。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也是今年各地政府工作目标之一。
去年,上海自贸区的设立,被视为深化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今年围绕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上海市提出,要加快发展多层次、多功能的商品和要素市场,健全主要由市场决定的价格形成机制,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建设公平竞争、有效竞争的市场环境。
而自贸区的建设仍将是重中之重,上海今年将全力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推进投资管理制度改革,及时修订负面清单;创新贸易监管制度,建立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模式,促进内外贸一体化;深化金融开放创新,在风险可控前提下,落实人民币跨境使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和外汇管理等领域改革试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广东省则围绕转变政府职能以及激发市场活力提出,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市场准入、运行、监管、退出制度,推进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清理和废除妨碍公平竞争的行政和区域壁垒;加快健全资本、金融、产权、股权、技术、知识产权等要素市场,促进要素市场投资主体多元化。
挺民企
今年,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改革的重点之一,在地方两会上被频频提起。记者从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绝大多数省份都提出了将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工作目标。民营企业一直是石油和化工行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新一轮的改革潮中,化工民企或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据了解,今年各省将在完善政策措施、保证公平竞争和拓宽民企融资渠道等方面,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和创造力,促进民营经济新发展新提升。
山东提出2014年要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推动民营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在解决“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方面取得突破;把县域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培育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集群。
同为化工大省的广东省也提出,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平等参与竞争,废除各种形式不合理规定,落实“非禁即入”投资政策,制定各类企业平等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具体办法,开展负面清单管理方式试点。
浙江作为民营经济较活跃的一个省份,该省省长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把发展提升民营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切实保障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的合法权利,积极保护和扶持小微企业,促进市场主体加快升级;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大项目建设,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四川省提出,要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不合理规定,切实激发非公有制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或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支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准金融机构,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福建也提出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在投资核准、土地使用、融资和用工等方面加强服务。
特许经营领域一直被视为是市场化改革的“最后堡垒”。《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下一步要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等领域价格改革。而去年国务院已经取消和下放了16项能源审批权,涉及油气、新能源、化工、油气管网等多方面内容。
今年地方两会上,很多省份在这一问题上都有明确说法,研究制定民营经济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具体办法被提上日程。比如河南提出,今年将要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吸引民间资本进入能源、交通等领域。
陕西省提出,将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石油、公用事业经营领域具体办法,并支持国企民企开展多种形式的双向合作。此外,安徽、江西等省份也将制定民营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纳入今年的重点工作中。(作者:杨晓宇 高重密)